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总工会关于开展2025年湖北五一劳动奖和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鄂人社奖〔2025〕13号)精神,经二级工会宣传动员、民主评议、二级党组织推荐,学校第三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第十三次扩大会议评议,拟单列推荐孙浩、常规推荐吴铁洲两位同志参加2025年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表彰评选,拟推荐生物医药与营养健康教师创新团队参加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表彰评选,现予以公示(推荐对象简要事迹附后)。
公示时间: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4月8日。
如对推荐对象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实名以书面或电话形式向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或校工会反映。
校纪委、监察专员办电话:59750034,邮箱:dc@hbut.edu.cn;
校工会电话:59750085,邮箱:xxgk@hbut.edu.cn。
湖北工业大学工会委员会
2025年4月1日
孙浩同志简要事迹
(单列表彰推荐)
该同志担任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学校“南湖学者”学科带头人,电子商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带头人。他是尚德守正的科研者,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先后主持省部(厅)级各类纵向课题15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篇获国际EI检索,3篇获国际CPCI检索;他是课程思政的践行者,曾获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第二名、校第八届和第十届教学质量十佳提名奖等,获评2023年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2024年湖北省“楚天名师”荣誉称号,获湖北省第八届、第九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开设课程获批湖北一流本科课程。他是教育沃土上的耕耘者,从教27年未间断担任班导师,下基层、促就业、访贫问苦、参与疫情防控……他以匠人之心钻研学术,以育人初心启思导行,在湖工大热土上点亮育人之光!
吴铁洲同志简要事迹
(常规表彰推荐)
该同志爱岗敬业,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始终坚守在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先后荣获校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荣誉。(1)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先后主持或参与省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6项;作为负责人2010年获批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带领“储能装置能量管理关键技术”团队致力于新能源发电、储能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为新能源发电及储能产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省级项目10余项,主持南方电网、国家电网等企业横向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135篇,其中SCI、EI或CSCD收录41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第17届可持续能源技术国际会议协会创新奖,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3)作为负责人组织申报并获批太阳能高效利用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储能运行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作为主要负责人组织申报并获新能源储能系统安全装备中试基地、新能源及电网装备安全监测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在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考核评比中,他负责的太阳能高效利用及储能运行控制省重点实验室连年被评为优秀,2023-2024年被评为标杆实验室,为相关行业“增效率、降成本、智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生物医药与营养健康教师创新团队简要事迹
(常规表彰推荐)
湖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生物医药与营养健康教师创新团队现有成员52人,其中国家级人才6人、海外高层次归国专家3人、省级人才38人,获批湖北省自然基金创新群体5个、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6个。在创新团队负责人唐景峰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深度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贴合区域经济重大需求,全方位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社会服务工作,成绩斐然。团队成员累计15人次荣获“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师德标兵”“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编钟奖”“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2024年,团队所在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院院长、团队负责人唐景峰教授作为代表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专业英才。团队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生命健康领域培育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际及省部奖励23项,其中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金奖3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金奖1项。
二、勇攀科研高峰,斩获累累硕果。团队注重学科交叉协同,精准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生物与医药、发酵合成生物学、食品营养健康等领域持续深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潘军华教授在《Cell》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病毒DNA聚合酶结构动态影响抗病毒药物耐药机制;刘滨磊教授研发的抗肿瘤OH2注射液顺利完成Ⅲ期临床,填补国内溶瘤病毒药物的空白;周策凡教授成功发现胰腺癌自噬调控新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utophagy》《Molecular Cancer》等知名期刊。近五年,团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26项,承担企业横向项目23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累计1.3亿元;发表包括Cell及Nature子刊、Cell子刊的SCI论文38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荣获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奖励17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一等奖2项)、行业奖6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
三、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近5年,团队100余人次深入省内县市开展服务企业活动,技术辐射323家企业,累计转化科技成果6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超52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达3200余人。陈雄教授助力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攻克功能酵母及其衍生产品关键技术,发展成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酵母公司;陈茂彬教授助力麻城改造老米酒生产工艺、开发菊花深加工产品,带动20余家企业转型升级,新增产值30亿元;汪超教授攻克随州香菇产业链技术难题,推动7家企业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助力随州打造“中国香菇之都”。团队成员获“博士服务团先进个人”、“荆楚楷模月度榜单人物”等省级表彰奖励10余人次,相关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光明网、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